来源:米乐体育官方网站入口 发布时间:2025-10-30 17:08:57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轴承都是汽车制造所需的核心部件,也是用量最大的零部件之一。轴承大量应用在汽车转向器、发动机运转、减速箱工作、方向盘操作等区域,在汽车中占据无法替代的位置。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对高性能轴承的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中国车用轴承行业的技术投入不断加大,企业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强研发能力,推出了一系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车用轴承的可靠性和耐用性,逐步推动了车用轴承市场规模的增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车用轴承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221.37亿元。未来,随着汽车消费升级和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市场对高精度、长寿命轴承的需求将持续释放,推动行业向高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为整个产业链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
相关上市企业:万向钱潮(000559)、襄阳轴承(000678)、龙溪股份(600592)、光洋股份(002708)、河钢股份(000709)、太钢不锈(000825)、中钢国际(000928)、禾昌聚合(832089)、国恩股份(002768)、兴发铝业(00098)等。
相关企业: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轴承集团有限公司、人本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马轴承集团有限公司、环驰轴承集团有限公司等。
车用轴承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核心构件,被称为汽车行业的“关节”,其职责在于支撑轮胎的旋转运动。对于整车性能而言,轴承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其故障会严重影响车辆行驶性能。车用轴承最重要的包含发动机轴承、传动系统轴承、转向系统轴承和空调机轴承。

1982年至2006年的启动期,中国汽车轴承厂逐渐实现汽车关键轴承国产化生产,为中国车用轴承行业积累研发生产经验。2007年至今的快速地发展期,中国汽车轴承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逐步的提升生产的基本工艺水平,部分企业产品工艺达世界先进水平。

车用轴承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国家积极推动轴承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高端轴承的国产化替代。例如,2024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实施方案》,加快发展高端轴承钢、齿轮钢等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依托河南钢铁集团打造全国一流大型钢铁企业,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引领先进钢铁材料全产业链提升。2025年1月,商务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鼓励引进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并引导其构建合理的逆向物流体系及旧件回收网络,规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鼓励企业加快再制造重点研发技术应用,重点发展高值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和工艺,推动零部件旧件回收和再制造产品质量控制等能力建设。

从车用轴承产业链情况去看,上游主要是钢材、改性塑料、铝材、工业陶瓷等。产业链中游为车用轴承的生产制造。产业链下游应用场景则为汽车行业,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

钢材是制造车用轴承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主要有碳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等。钢材具有硬度高、强度大、耐磨损等特点,并在高速转动的情况下表现出色。近年来,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钢材的生产效率逐步的提升,同时成本也在逐渐降低。这使得钢铁企业有能力生产更多的钢材,以满足一直增长的市场需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钢材产量从2017年的10.5亿吨增长至14亿吨,年复合增长率为4.2%。2025年1-4月,中国钢材产量为4.8亿吨,同比增长6%。

车用轴承产业链下游应用为汽车产业,车用轴承产业链下游为汽车,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积极施策,及时出台“两新”政策,在全行业一起努力下,汽车产业转型步伐加快,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扎实推进,全年产销稳中有进,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活力,成为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在政策利好、供给丰富、价格降低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迎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阶段。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2025年1-4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轴承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车用轴承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现状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零部件,基本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机械旋转体之间的摩擦系数,并保证机械旋转体的回转精度,被誉为机械装备的“关节”,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国家各个产业领域。轴承工业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其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总实力,在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轴承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国产轴承的生产量攀升至275亿套,同比增长6.18%,2024年增至296亿套。自2006年以来,我国轴承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到2024年中国轴承市场规模已达到3039亿元,同比增长9.12%。未来,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起的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轴承行业将面临更加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根据下游用途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汽车轴承、电工轴承、机床轴承、工程机械轴承、风电轴承、冶金轴承、机器人轴承、农机轴承、海洋工程和港机轴承、通用机械轴承、纺织机械轴承、石油机械轴承、高速动车组轴承、医疗器械轴承、城市轨道交通轴承。其中,汽车轴承是轴承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40.19%,远超其他种类的轴承,在轴承市场中占了重要地位。

车用轴承行业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前途受到汽车市场的影响和驱动。近年来,得益于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需求旺盛,国内对车用轴承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与此同时,国内车用轴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此背景下,国内车用轴承产销量持续增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车用轴承产量约为30亿套;销量约为29亿套。未来,随着促消费、稳增长及车辆购置税免征等政策的推进,我国车用轴承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预计2025年我国车用轴承产量达31.8亿套,销量达30.7亿套。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轴承都是汽车制造所需的核心部件,也是用量最大的零部件之一。轴承大量应用在汽车转向器、发动机运转、减速箱工作、方向盘操作等区域,在汽车中占据无法替代的位置。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对高性能轴承的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中国车用轴承行业的技术投入不断加大,企业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强研发能力,推出了一系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车用轴承的可靠性和耐用性,逐步推动了车用轴承市场规模的增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车用轴承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221.37亿元。未来,随着汽车消费升级和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市场对高精度、长寿命轴承的需求将持续释放,推动行业向高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为整个产业链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

近年来中国车用轴承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其中,轮毂轴承、滚针轴承、深沟球轴承等类型轴承的市场规模较大,且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主要得益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对高性能轴承的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从产品结构来看,目前中国车用轴承行业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占比较低。据统计,中国车用轴承行业中,P0级以下产品占比为46.7%,P0级产品占比为32.4%,P6级以上产品占比为20.9%。而在国际市场上,P6级以上产品占比已达到50%以上。这说明中国车用轴承行业在技术水平和品牌形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劣势。

车用轴承制造需要大量的专用高端设备,尤其是数控化、高精度、高效率的专用自动化生产线,而且整车厂和主机厂在选择供应商时,除产品质量和成本外,对供应商的批量供货能力也有很高要求,这就决定了供应商必须拥有较大的产能。目前,中国车用轴承生产技术与国外企业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中国车用轴承主要代表性企业包括万向钱潮股份公司、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人本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天马轴承集团有限公司、环驰轴承集团有限公司等。

万向钱潮股份公司创业50多年来,专门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及制造,并为汽车零部件模块化提供系统化、协同化的解决方案。专业生产万向节、传动轴、等速驱动轴、轮毂单元、轴承、制动器、汽车电子、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燃油箱及后处理系统等零部件及总成。万向节及轮毂单元产品居全球领先;传动轴、等速驱动轴、轴承等产品居国内领先。为奔驰、宝马、丰田、大众、通用、福特、一汽、上汽、广汽、中国重汽等重点用户长期稳定供货。在轴承业务中:万向节全球规模领先,深耕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行业;传动轴国内规模前三,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20%;拥有国内最大的圆锥滚子轴承生产基地;滚针市场占有率占比国内前三;后处理系统国内规模前三,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12%。据统计,2024年万向钱潮机械制造营业收入为104.9亿元,同比增长3.13%。

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做轴承及其零部件的生产、科研、销售及相关业务。公司基本的产品为汽车轴承、等速万向节、轮毂轴承单元等,是目前国内主要的汽车轴承专业生产基地之一。襄轴拥有专门从事汽车轴承新产品、新研发技术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中心,拥有一大批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除汽车轴承外,还涉及机械、农机、家电和风电等领域多种轴承产品。公司研发技术能力在国内汽车轴承行业处于领头羊,拥有许多国家及省市科学成果奖,其中加强型圆锥滚子轴承、满滚子圆柱轴承、汽车空调压缩机和离合器轴承模拟试验机等多项技术拥有国家专利。公司产品具备整车配套东风、解放、斯尔太、北方奔驰、江淮汽车、北汽福田、跃进、五十铃等系列用轴承产品的能力,并可为用户设计制造特殊用途的各类轴承及零部件产品。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企业轴承营业收入为10.34亿元,同比增长1.17%。

中国车用轴承行业正加速向高性能材料与精密制造转型。随着新能源汽车对轴承提出更高转速、更长寿命的要求,企业将重点开发特种合金钢和陶瓷混合轴承等新型材料解决方案。纳米表面处理技术和智能润滑系统的应用将明显提升轴承耐磨性和可靠性。数字化仿真设计平台和精密测量仪器的普及,使得轴承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更精准的动力学性能优化。同时,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入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一致性,还使复杂结构轴承的批量化生产成为可能,为高端装备国产化替代奠定基础。
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正在重塑轴承产品格局。新能源车用高速电机轴承需求迅速增加,带动了陶瓷轴承和混合轴承的市场渗透。智能驾驶系统对精密减速器轴承的需求催生了新一代高精度角接触轴承的研发热潮。商用车领域对长寿命、免维护轴承的需求促使自润滑技术和新型密封结构的创新应用。此外,后市场对再制造轴承的接受度提升,推动了绿色循环商业模式的发展。不同细致划分领域差异化需求的爆发,正带领企业从标准化生产向定制化服务转型。
国内轴承企业正通过垂直整合构建完整产业链生态。上游与特钢企业联合开发专用轴承钢材料,中游引入智能化生产线保证质量稳定性,下游与整车厂建立联合实验室实现协同研发。产业集群效应促使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供应体系。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通过并购整合增强技术储备,中小企业专注细致划分领域培育特色产品。这种全产业链协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还使中国轴承企业逐步从成本竞争转向技术竞争,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车用轴承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现状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能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6-2032年中国车用轴承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现状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车用轴承行业重点区域分析,中国车用轴承行业领先企业分析,中国车用轴承行业投资战略分析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2.转载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标注明确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
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城镇、农村居民累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43:1,累计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1.82:1
2025年第三季度新疆尔自治区城镇、农村居民累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5.15:1,累计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2.16:1
2025年第三季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农村居民累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3:1,累计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1.95:1
2025年第三季度青海省城镇、农村居民累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5:1,累计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1.82:1
2025年第三季度甘肃省城镇、农村居民累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3.27:1,累计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2.23:1
2025年第三季度陕西省城镇、农村居民累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1,累计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1.72:1
2025年第三季度西藏自治区城镇、农村居民累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3.12:1,累计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2.86:1
2025年第三季度云南省城镇、农村居民累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88:1,累计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1.84:1
上一篇:从轴承“王牌”看专业人才培养